168直播吧

168直播吧今日为您提供157场比赛直播

孙雷没有红中性名来了

作者:文章来源:足球比分直播发布日期:2020-12-04 00:28:02

文章来源:孙雷没有红

'中性名'来了  

一纸通知,留下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,让大多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叫什么名字。'中性化'的标准让许多人不知所措,过去许多年,为逐利而卖名的经验倒是丰富,但我们几乎没有过'中性化'的文化。

11月30日,石家庄永昌官方发了条微博,征集俱乐部全新的中性名称。一天之后,这条微博下的评论已经接近700,许多内容是这样的:

大多都是调侃、抖机灵,甚至讽刺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几个真诚的建议,集中在了'石家庄解放者、石家庄FC、石家庄人、石家庄城这几个名字上。'

有媒体预测,接下来许多俱乐部的改名方案,都集中在了'FC'上,所谓'FC',便是足球俱乐部,'北京队'、'深圳队'、'上海队'、'广州队'、'江苏队'……

改'中性名',到底是为了确立个性,还是为了抹杀个性?

如果广州恒大改名叫做'广州足球职业俱乐部/广州队'的话,那么广州富力呢?

并不是让自己的品牌个性更加突出,配套更加齐全,而只在政策背景下,最大可能获取利益、覆盖人群、显得官方的土匪思路而已。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在用这样的方式理解命名,

与此同时,许多俱乐部的名字,都陪伴球迷度过了足够长的时间,不仅有认知,而且有了感情。比如'北京国安'、'上海申花'、'山东鲁能'、'河南建业'等等。对于这些俱乐部的球迷来说,在2021年支持一个全新名字的俱乐部,大概率是件别扭的事儿。

这些虽然与企业有关,但名称本身寓意没问题的俱乐部,都用了超过20年来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基础,却可能在一朝之间被抹杀掉,这又是为了什么?

说到底,为什么要改'中性名'?按照现下的路子,改'中性名'会带来什么,丢掉什么?

一切要从一笔旧债说起,那是1994年的事儿了。

  摸着石头出发  

1992年,中国足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职业联赛着手准备。6月22日-27日,在北京红山口进行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,决定了足球改革的方向。从'体制'向'市场'靠拢,很重要的一件事,是改变参赛球队的身份。

大连成为了动手最早的一支球队,会以后仅仅一周,他们就将原先的'大连市足球队'改组为'大连足球俱乐部',并在1994年3月,首届甲A开赛前夕更名为'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。'

'大连万达',注册地+大股东的组合,成为了中国首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常用命名方式。从1992年到1994年,'北京国安俱乐部'、'上海申花俱乐部'、'广州太阳神俱乐部'、'广东宏远俱乐部'、'四川全兴俱乐部'等俱乐部分别诞生。

有些不同的是'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',他们并没有实际上脱离'体制',所以成为了甲A元年唯一加入了中性名(泰山)的俱乐部。1994年年初,济南市政府出资赞助,参与了俱乐部的管理,俱乐部也更名为'山东济南泰山足球俱乐部'。

有趣的是,正因为当年'非职业化'的操作,他们反而成为了罕有的,有机会沿袭曾用名的俱乐部。

说回上世纪90年代。无论是'国安'、'申花'、'宏远'、'万达'、'全兴'还是'太阳神',本身企业名的立意和寓意都好,名字的格局也都大气。所以对于球迷来说,接受起来不难。可'沈阳六药'、'吉林三星'等队,就只剩下广告感了。

允许企业或品牌成为球队的名字,自然会让俱乐部的大股东满意,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。毕竟当时最重要的事,是完成'体制'到'市场'的改革。对于当时的从业者来说,要做的事太多,根本注意不到、也理解不了俱乐部名称这件小事,到底会对未来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。

和日韩联赛不同,中国的足球联赛是从体制到职业的。带着商业化思路运营职业联赛和俱乐部,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,都是极其陌生的。

事实上,无论是'北京国安'、'上海申花'、'大连万达'、'四川全兴'、'广州太阳神'还是'沈阳六药',并没有在当时成为职业俱乐部,而仅仅是与地方体育局关联紧密的大企业球队。

顶着'职业化'的名,完成的却是'半商业化'的事儿。从一开始,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到底要往哪个方向走,就是件没被想明白的事儿。

  从大企业球队到职业俱乐部  

韩国K联赛的俱乐部前身,大多是大型企业。事实上,中国球迷熟知的'水原三星'、'浦项制铁'、'城南一和'等俱乐部名,实际上大多是上世纪的旧有名。

以'浦项制铁'为例,这支俱乐部是1973年成立的浦项综合制铁足球队,是典型的大企业足球队。在当时,无论是经营理念,还是俱乐部形象,都和如今的中国'职业'俱乐部没什么区别。

1995年,俱乐部考虑朝着'中性化'名称改进,并很快有了结果:浦项Atoms。

所谓Atom,便是著名漫画《铁臂阿童木》的主人公阿童木了。本来这是个不错的融合:人型+铁元素,但俱乐部很快就遇到了麻烦。浦项方面完全没有得到《铁臂阿童木》版权方的许可,这次改名,属于非法擅用。

1997年,俱乐部顺着原有方向,将名称调整为'浦项Steelers',便是现在的'浦项铁人'。虽然经历了试错,但既能代表原有企业的历史,又有着好的寓意,'Steelers'算是个美好的结局。

而另一支俱乐部'水原三星蓝翼',则是在1995年创立之初,就定名如此。'Bluewings(蓝翼)'是个凭空创造的词,也没有角色感,但强调了球队的主色调蓝色。

多年前,我曾到水原探访这家俱乐部。工作人员介绍说,俱乐部的队徽上并没有体现'三星',只有'水原'和'蓝翼'的元素,这是为了打造俱乐部本身的品牌,希望球迷和俱乐部的纽带更加牢靠,别被商业元素带走了。

无论是俱乐部的官方网站,还是有关宣传的方方面面,都隐去了'三星'的元素。俱乐部的少年兴趣班,名字叫'Little Wings(小翼)',这是顺着蓝翼的思路延展的品牌,并渐渐铺开形成俱乐部自己的文化。

而蓝翼的球迷们,会在每个水原主场的开场时,集体喊一次'水原三星',再之后喊的,便只剩下'蓝翼'了。这是球迷自发的行为,为的是保护文化的情况下,向提供资金支持的三星集团感谢。

为什么这些原本就拥有球队的大企业,会主动保持和俱乐部之间的距离呢?

所谓职业俱乐部,是通过获得明星球员和教练,获得比赛成绩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,获得更高的营业收入。

这些收入从哪儿来呢?

以日本的浦和红宝石俱乐部为例:

2019年,俱乐部的事业收入达到了82亿1766万日元(约合5亿1681万人民币),年度纯利润为6198万日元(约合390万人民币),连续7年盈利。

而所有事业收入的约86%,都来自三大支柱:

门票(总收入的约28%)、广告赞助(≈47%)、周边(≈11%)。

一部分的收入来自球迷,一部分的收入,通过球迷,来自其他商业机构。

(对比阅读:上海上港集团2019年年度报告中,足球俱乐部的年度收入为20亿808万人民币,营业利润为2982万人民币。没有俱乐部独立的报告,所有的内容为'有关足球竞赛及训练活动等'。除此之外,还有两笔未付账:应付给上海幸运星俱乐部的801万人民币,和应付给中国足协的1亿4653万人民币引援调节费。)

从根本上,俱乐部的'金主'是球迷,但不能和球迷保持简单的'金主'关系。俱乐部需要获得成绩,产生偶像,他们与球迷之间要保持行为和精神层面的强关联。俱乐部的名称、主色调、口号以及所有非商业层面的考量,都是俱乐部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与其说日韩联赛球队的名称是'中性'的,不如说他们是'个性'的。只有个性,才能区别于其他,积淀自身。

商业文化浓厚的日本,在做职业足球联赛这件事上,一开始就走对了路。虽然中间也经历过修正,但大方向从始至终,都没改变过。

J联赛的元年是1993年,和中国甲A联赛很接近。但和中国用一年半完成改制不同,日本早在1968年奥运会之后就有了足球职业化的构想。1988年初,关于日本足球职业联赛的推进正式开始。

在1993年的J联赛元年,'个性化名称'已经成为了参赛俱乐部的标配。而'中性名'并非唯一标准,围绕着球队昵称、主色调、吉祥物、相应周边开发是同时推进的。

所谓的日文,在表记上有三种方式:平假名、片假名和汉字。同样的音,可以用不同的表记方式呈现。比如所谓的'大阪钢巴',日文官方写作'ガンバ大阪',罗马字注音是'Gamba Osaka'。'Gamba'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,是'脚'的意思。而相同的音,在日语中是'加油'的意思(頑張る/ Ganbaru)。

在中文语境中,我们常常会做意译而非音译,以中文原有的方式做表达。比如'珍珠奶茶',便是中文的二次创作。而日本则称之为'タピオカ',这仅仅是葡语'Tapioca'的音译而已,指的是做珍珠的原材料木薯粉。由于这玩意儿盛产于南美,就按照葡语发音直接拿来用了。

日本拥有大量音译的'舶来词',这个行为,相比于'怎么用中文理解舶来文化',更像是'怎么让舶来文化融入日本文化'。

无论是大阪钢巴(Gamba Osaka)、川崎前锋(Kawasaki Frontale)、还是广岛三箭(Sanfrecce Hiroshima F.C),使用的都是地名+意大利语的组合。广岛三箭略有不同,'Sanfrecce'的'三箭'部分,'San'是日语'三'的发音,'frecce'则是意大利语中'箭'的复数形式。'三箭'指代的是战国时代毛利元就的'三箭教子'典故,内容和足球需要团结的精神暗合。

标签: 俱乐部 足球 中性

分享按钮